前言
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水資源與水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專項中,同濟大學聯合九家單位組成的團隊申報的項目通過評審開始啟動。作為子課題負責單位,萬若環境將在以長江水質敏感區和黃河新舊動能轉換區為重點的兩個課題中,系統開發和優化新型排污排水技術。這些技術將以節水、資源回收以及碳中和為目標,開發適合不同場景的解決方案,同時形成大規模應用的系列產品與裝備,為新范式的推廣提供技術和硬件支撐。
該課題是國家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城鎮生活用水新型實用節水技術及集成應用項目"的進一步拓寬、延伸和升級。在十三五項目中,萬若環境作為"城鎮生活用水高效節水器具研發、標準和產業化應用"課題的承擔單位,完成了新技術系統應用于建筑和社區為規模的示范。其中,利用管網化的負壓氣沖廁所實現超節水(小方便不需水,大方便僅1升),管網化收集到的高濃度黑水(排泄物)與廚余垃圾和畜禽糞便等協同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制備有機肥,實現"米田共"。黑水、灰水(生活雜用水)通過負壓管網收集,從而破解常規重力流加提升泵站的污水收集方案帶來的施工難、收集率低、化糞池占地大和維護量大等困難。萬若環境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首創的方案應用經驗基礎上,在天津造甲村實現了四千多戶社區的規模化應用和產品標準化,為全球負壓清污分流收集工程應用規模之首,中央1套、13套新聞聯播進行了報道(2020.7.12.)。
萬若環境長期專注新型排污排水技術的開發應用和新模式的構建,建立了一系列國際、國內新型排污排水模式的標桿項目,引領新型排污排水模式的發展,建立多項國際和國內里程碑的技術突破和工程示范。永無止境、國際前沿的研發創新是行業引領的基礎,長期的工程應用實例是業主方案決策的保障。
萬若的追求和技術模式
創新引領里程碑事件
2004:自主開發的超節水負壓技術與產品在解放軍報社物業樓寫字樓投入使用。2006:被評為《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用技術》,清華大學環境節能樓示范負壓源分離系統。
2006-2008:奧運森林公園、北京小湯山新型排水體制示范,多項技術解決方案被德國給排水協會"新型排水系統手冊"作為經典案例推介。
2009:北京市《企業自主創新TOP100》,寧波大型城市綜合體負壓排水系統投入使用,產品開始出口澳大利亞。
2011-2012:超節水負壓潔具及負壓同層排水系統應用于達沃斯會議永久場所大連國會中心(獲魯班獎)。
2013:獲IDF綠色設計國際大獎,生活污水黑灰分離負壓收集資源化系統作為資源回收為導向的新型模式首次在民居小區規模化應用。
2014:與清華大學合作兩項創意被蓋茨基金選為新世代廁所優勝方案,獲得研發和在發展中國家推廣資助。城市老城區基礎設施更新中萬若負壓排污技術得到規模化應用。6平方公里工業園區負壓排水系統投入使用,新型負壓河道截污技術首次應用。
2015-2016: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被國內外媒體廣為報道的廁所-資源工廠概念廁所落地,與清華大學合作獲得全國廁所技術創新大賽優秀案例獎、優秀理念獎。
2017-2018:綜合管廊新型負壓排水技術在冬奧會北京賽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大工程中應用,主編首個以負壓系統為基礎的《污水源分離排水系統工程技術導則》出版,入選北京市節能低碳技術產品推薦目錄。
2019-2020: 河堤截污技術大規模應用,央視報道天津造甲村項目建成,成為萬若環境創建的黑灰負壓分質收集資源化模式的全球最大規模的應用項。
2020-2021:啟動蓋茨基金會在南非的新世代廁所示范示范;博茨瓦納75平方公里新型排水項目啟動。
參與國家重大課題
科技支撐計劃-村鎮小康住宅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與中國城建院等合作)
2015國家重大水專項-農業排水污染控制技術集成與流域示范(與中國農科院等合作)
2017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效節水器具研發、標準和產業化應用(與同濟大學等合作)
2018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村廁所糞便高效資源化處理關鍵技術與示范(與同濟大學等合作)
2019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京市房山區水資源循環利用新技術研究及應用(與北京科技大學等合作)
2022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城鎮生活節水技術裝備研發及集成示范(與同濟大學等合作)
國際前沿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漢堡(新世代廁所)
漢堡工業大學(營養物回收技術)
柏林水智力中心(未來排水體制)
瑞典環科院(污水源分離)
南非水科院WRC(新興發展中國家衛生系統)
污水源分離標準
在國家住房與建設部相關部門的組織下,主編《污水源分離排水系統工程技術導則》。該導則由萬若環境主編,環境保護和給排水技術領域的院士、專家擔任顧問和編委,總結了國內外和編制單位多年的實踐,彌補了國內外當前污水源分離技術和負壓排水方面的標準空白,可為我國決策部門、建設部門和技術部門提供設計、施工、管理參考。